243. 是儒家圣王 一更。(1 / 2)

雪姬和蔡泽的身体好转了。

但嬴政试图让蔡泽重回相国之位的时候, 蔡泽拒绝了。

我,蔡泽,秦昭襄王、秦仁文王、秦王子楚三代元老, 该把重担让给年轻人了

蔡泽捧起了茶杯。

蔺贽指着自己的鼻子“你说的年轻人, 难道指的是我”

蔡泽默默点头。

朱襄笑着帮衬蔡泽道“政儿心思活泼, 正好与你君臣相宜。”

秦王政“寡人不活泼。”

蔺贽和蔡泽“政儿君上是活泼的。”

朱襄疑惑道“政儿,你怎么不自称朕了”

秦王政郁闷道“被荀翁说了。朕乃庶人自称, 国君该自称寡人。荀翁让我多自称寡人,早日习惯。”

朱襄这才想起来, “朕”在这时候是通用自称,连田地里农人都能如此自称。

政儿此次自称“朕”, 在荀子眼中, 就差不多和后世朱元璋和朱棣当了皇帝还自称“俺”一样。

秦王政忿忿道“等朕等寡人当了皇帝, 就把朕改为皇帝自称,除了皇帝之外,谁也不能用”

朱襄啪嗒啪嗒海豹鼓掌以示鼓励。

蔡泽和蔺贽都对秦王政表示了鼓励。虽然他们都认为这件事没必要, 甚至有点幼稚。但政儿喜欢,任性一点怎么了又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大事。

秦王政再次询问蔡泽能不能回去当相国,再次得到了蔡泽的拒绝, 郁闷地离开了。

他的政务很繁忙, 能出宫的时间很短。

秦王政琢磨, 要不要把自己的庄子改成行宫。以后除了大事, 处理政务和接见朝臣都在庄子里进行。

就是出孝后去后宫麻烦一点。

虽然他可以出宫时轮流带后宫女子,但担心那些后宫女子在庄子里不老实,惹舅父舅母不高兴。

秦王政其实知道舅父舅母都很大度,大概率不会不高兴。他只是自己不高兴,非推到舅父舅母身上。

朱襄虽暂代丞相之位, 但仍旧没有经常去宫里。

其他卿大夫见朱襄的特殊地位,也不好说什么。

说了什么的人,都被秦王找借口调离了朝堂。这个秦王,脾气可比秦仁文王和秦王子楚

“先王在涉及长平君的事上脾气也不好。你还记得弃市的那几家人吗”

“哦,想起来了。那几家人说了长平君几句闲言碎语,就被先王弃市。君上只是言语敲打了几句,把人贬谪了而已,脾气还算不错了。”

原本认为秦王政任性暴虐的人一想起秦王子楚为长平君做的事,一下子就感叹秦王政还是好脾气了。

长平君只是秦王子楚的友人,但长平君可是秦王政的养父。按道理来说,秦王政对有人针对长平君,应该处理更严重才是。

秦王政得知了这些闲言碎语之后,气得找到朱襄碎碎念了许久。

他是不想把人弃市吗这不是没找到借口吗

阿父把人弃市,是真的找到了对方私通外国的证据。朕寡人没找到啊,他们真的只是嘴碎

朱襄满心欣慰。

如果是一般的秦王,心情不好就可以赐死重臣。

政儿现在只是按照对方的真实罪责加重刑罚而已。看来自己的言传身教对政儿的影响并不是完全不存在。

他不知道的是,秦王政有个小本子,把说他舅父坏话的人的名字都记下来,准备以后慢慢针对。

舅父不慕权力金钱,一心只为秦国和自己,所有说舅父坏话的人肯定都有问题。

这个教导,居然是对朱襄猜忌最深的秦昭襄王告诉嬴政的。

长平君朱襄,一种便捷的大臣筛选器。

秦国在秦王子楚崩逝这一年万事安好。秦王政有条不紊地收拢权力,建立威信。

原本想要欺秦王政年轻的大臣都意识到,秦王政不愧是传闻中五六岁就帮长平君管理家务的神童,那老道的国君模样,其威严压得群臣喘不过气,好像已经当了很多年的国君。

有从秦昭襄王活到现在的老臣感叹,怪不得当年秦昭襄王一见到如今秦王就十分欢喜。如今的秦王,和秦昭襄王真的极其相似。

秦国经历了秦仁文王和秦王子楚两代较为温和的秦王过渡,现在终于又要迎来一位霸道雄主了。

不过也有人说,秦王子楚也不是什么温和的秦王。只是恰好遇到了几年灾荒,他被迫休养生息而已。

无论众臣私下怎么讨论,他们都无奈地接受了一个事实。秦王政不是一个好相与的秦王,以后的日子恐怕不好过。

有儒家弟子找到荀子,担忧秦王政太过霸道,不会行仁政。

荀子懒得理睬。

要行仁政,也要等统一天下之后。现在秦国正好需要一个雷霆手段的君王。